咨詢熱線
18553413390全熱交換器的結構設計原理:http://www.dannooo.com
1、傳熱效率高
全熱交換器波紋的設計以高度的薄膜導熱系數為對象,板片波紋所變異的特殊流道,使流體在極低的流速下即可時有發生強烈的擾動流(水流),擾動流又有自凈成效以提防垢污變通就此傳熱頻率很高。
一般地說,全熱交換器的傳熱系數k值在3000~6000w/m2.oc范圍內。這就表明,全熱交換器只特需管殼式換熱器面積的1/2~1/4即可達成同樣的換熱效應。
2、利用安全可靠
全熱交換器在板片之間的密封安裝上企劃了2道密封,與此同時又存在信號孔,一旦生出走風,可將其排出熱換器外部,即防止了二種介質相混,又起到了安然無恙報警的來意。
3、占地小,易維護
全熱交換器的結構極為緊湊,在傳熱量對等的規格下,所占長空僅為管殼式換熱器的1/2~1/3.并且不象管殼式那么樣索要留住出很大得長空用于拉出調教檢修。而全熱交換器只索要寬衣夾緊螺桿,即可在原上空范圍內100%地沾手掉換熱板的表面,且拆裝很方便。
4、臨機應變
鑒于全熱交換器換熱板易于拆除,由此調節換熱板的數額還是切變流水線就何嘗不可得到最合適的傳熱效益和容量。倘若動用換熱器當中架,全熱交換器換熱板構件就可有開外獨特的效應。諸如此類就為用戶提供了隨時可更動處理量和改變傳熱系數k值要么加進新功效的指不定。
5、便民低溫熱源的用到
是因為兩種介質幾乎是全逆流綠水長流,以及高的傳熱功效,全熱交換器兩種介質的最小溫差可達標1oc.用它來回收低溫余熱或役使低溫熱源都是最不含糊的設施。在相同傳熱系數的參考系下,全熱交換器通過合理的挑三揀四流速,障礙海損可支配在管殼式換熱器的1/3范圍內。
6、攔路虎損失少
因全熱交換器結構緊湊和體積小,換熱器的大面兒面積也很小,從而熱破財也很小,通常設備不再亟需保溫。
7、冷卻水量小
全熱交換器鑒于其流道的幾何形狀所致,以及二種液體都又很高的熱效率,故可使冷卻水用量大為減色。反過來又滑降了管道,活門和泵的安設費用。
8、在入股頻率低
相同傳潛熱的前提下,全熱交換器與管殼式換熱器相比較,由于換熱面積,占地面積,流體絆腳石,冷卻水用量等項目數值的輕裝簡從,使得設施投資、基建投資、動力磨耗等用費大大降低,特別是當亟需采用昂貴的素材時,由于效率高和板坯薄,設施更顯上算。